www.creditsoso.org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治经济
滚动消息:
把习近平法治思想摆在党性修养的首位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  习近平法治思想: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99%企业老板都不知道的信用证书合规风险  解读企业资质证书风险:有效管理,确保企业稳健运营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 
  1. 1输入企业名称
    或信用代码
  2. 2输入
    验证码
  3. 3查询
    信用信息
首页 > 信用监督 > 正文
江苏一家公司吹牛“日赚1.5亿”,涉虚假宣传被罚20万

江苏一家公司吹牛“日赚1.5亿”,涉虚假宣传被罚20万

(文/江德斌)吹牛也有成本了。江苏省无锡市一家公司的老板因为一句话付出20万元的代价。近日,信用中国披露了一则无锡英皇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行政处罚信息。英皇集科技的老板陈晓燕在视频中宣传公司一天盈利1.5个亿。经过市监管局的调查,陈晓燕为当事人股东,涉案视频为宣传公司经营情况,当事人涉嫌虚假宣传。最终,该公司被罚款20万元并被责令改正。

       俗话说,吹牛不上税。意思就是吹牛皮没成本、没人管,不用担心,牛皮吹上天也没事。可是,吹牛也要看情况,如果没边没际地瞎吹,就可能触犯到红线,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了。在本案里,涉案人声称公司“一天盈利1.5亿元”,结果却被调查证实属于虚假宣传,遭到20万元的罚款,这就是瞎吹牛所要承担的法律代价,一点也不冤!

        无锡英皇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罚款20万元并被责令改正。

        普通人私下互相开玩笑,吹点小牛,没有涉及其他人的利益,确实没啥关系,也不会惹来麻烦。可是,企业在公开场合、网络空间“吹牛”,比如夸大经营效益、产品功效等,那就是在公开搞营销推广,如果被确认内容不实,则就涉嫌虚假宣传了,属于不公平竞争,破坏了市场秩序,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家为了扩大声誉、促进销售,做营销推广是正常现象,但要遵守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许可的界限内,依法真实宣传。如果肆意突破法律红线,随意夸大事实、编造虚假内容、欺骗大众,则属于违法行为,监管部门要对商家进行调查,并根据情节轻重实施对应的处罚措施,督促其纠正错误。

        近年来,各地都有商家在进行营销推广时,因涉嫌夸大事实、虚假宣传,有意误导消费者,产生不良社会影响,而引起社会舆论的批评,并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最典型的就是部分商家滥用“最佳”“第一”“唯一”等极限词汇,对企业形象、品牌、产品进行吹嘘,涉嫌诱导消费者,且构成了不公平竞争,最终都被立案查处,这些就是“吹牛”需要付出的法律代价。

        “一句话被罚20万元”,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需要引起商家的重视,别再瞎吹了。(来源 | 羊城晚报、金羊网、羊城派)

关于公示系统 |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 信用机构解决方案 | 首席信用监督官就业创业培训简章 | 社会责任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信用机构查询
0.112439s